专家入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转介服务
政企心理解决方案
首页
学校心理解决方案
快心晴
>
首页
新闻资讯
资讯详情
>

如果你累了,就借心理咨询师的肩膀好好哭一场吧!

来源:心理咨询科普 | 作者:快心理 | 发布时间: 2021-10-11 | 1286 次浏览 | 分享到:

到底什么问题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有什么“神奇”的效果?心理咨询师能够猜到我在想什么吗?......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好奇,那就赶快跟随快心理一起来了解下吧!



1、心理咨询是啥?


心理咨询就是指应用心理学的方式 ,对心理适应性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的人给予心理援助的全过程。来访者就自己具有的心里不适或心理问题,通过语言或文字等方式,向咨询师讲诉、了解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根据一起的探讨找到造成心理问题的缘故,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从而寻找改变困境和解决困难的条件和措施,便于恢复心理平衡、提升对环境的适应力、提高身心健康。


2、什么人需要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人群包含有正常心理问题或情绪情感困扰的普通人和有自主意识并有行为能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第一类: 3-18岁有心理健康问題的孩子青少年儿童与父母, 其中儿童青少年儿童必须在家人的监护下接受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类:面临恋爱感情问题的人群、及家庭婚姻问题的人员;


第三类:遭遇个人发展困境、情绪和行为问题及其性格与职业生涯发展问题的职场人士;


第四类:接受精神科医生的治疗,同时按照医嘱需要配合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人士。



3、常见误解解读


(1)心理咨询≠请教、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家很有可能有心理问题才可能会想到要心理咨询(划重点,看清哦,这里有2个“可能”),而刚好大部分的心理问题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处理。


针对许多人而言,她们觉得心理咨询便是心理咨询师协助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尽快获得解决难题的妙方,但大部分的问题又是些社会心理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又有千差万别的处理办法 ,不同的个性化及逻辑思维模式便会有不一样的思维趋向。


靠谱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商议、讨论之中使来访者发觉其个性中的不足,并通过咨询来解决和完善这一不足,然后来访者拿出方法。


反过来,倘若咨询师替来访者在某个问题上拿定了主意,这便违反了心理咨询的原则。


倘若一个人向几个不同的心理咨询师咨询,咨询师都给她提供了几种方法,到最终她一定会手足无措;再倘若他投机取巧依照得到的方案去做了,缺失了自己的个性不说,下一步她对心理咨询师就形成了依赖关系。


(2)心理咨询≠同情+阅历


有许多来访者,尤其是电话咨询,要求心理咨询师最好是遇到过、解决过她们所存在的问题(好像只有咨询师回答是,她们才放心),仅有那样才会同情他、理解他。


对心理咨询师要求阅历深、经验多这是人之常情(也不排除来访者自身并未意识到的多疑这一性格特征),但没有必要要求咨询师也是有过相似经历,如同一位助产师的轻柔动作不一定是从体验生小孩当中学来的一样。


也有一种状况,来访者咨询的目的仿佛便是为了能寻找同情,如恋爱中的一方如果自以为条件较优异,而另一方又不够热情主动,咨询中她或许会说:“我的条件这么优异,你应该同情我批评他(她)才对啊!”


设想对来访者称赞、同情一番,除开当时心情上舒畅一阵以外,理解不上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过后还是又返回到原先的状态。


(3)心理咨询≠有精神疾病不光彩、不体面


现阶段大家对心理咨询虽有一定的认知,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疾病”的,或是是心理异常了才去看咨询师。


一些人觉得看心理咨询师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通常是偷偷摸摸地到心理咨询机构,就怕被他人发现。就算自身鼓起勇气去了,心里或是还有做贼心虚的感受。


事实上在一些国家,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恰好与我们相反。在美国,许多人去与女朋友约会前,会去见一次心理咨询师,一来表明他对约会的高度重视,二来有利于提高他的生活品质。心理咨询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遇上的压力和情绪情感困扰的平常人,这完全有别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4)心理咨询≠爱心+道德+能言善辩


在一些广播、电视台节目及报刊的栏目主持人之中不少存在这一误区。


通过媒体,主持人有着较高的名气,开办栏目的宗旨是为人们排忧解难,大家对这种节目主持人的评价或许是“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她们的口才好、文笔流畅。


但在其中一些节目主持人通常以道德家的目光来评定来访者的烦恼,把人们的心理问题区分为有对有错、有该干与不该干之别,岂不知在人们的心理问题之中有很多就是与现实道德伦理有悖为根源的,就心理问题来讲,不应该有对错之分。


比如在某电台上,听众打电话参加节目,碰到的问题是另一半婚内出轨,在困惑与迷惘中诉出其苦恼,令人听起来仿佛都是对方的过错,节目主持人(有时候连同被发动的其他听众)在同情参与者之外,就是群起而攻之的声讨。


事实上,另一方有婚外恋,在自身层面也毫无疑问存在多种因素或者说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除了同情以外,还需要帮助来访者发现生活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认知过程的纠正。


就道德层面来讲,人们的感情困惑也许就是以与道德有悖为根本原因的,毕竟它们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相反,对对方或对来访者进行道德斥责还会加剧来访者的心理负担。



(5)心理咨询师≠算命先生


有一些来访者将心理咨询师神化,一种心态是觉得心理咨询师是搞心理学的,应当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行。另一种心态是来访者羞于表述内心感受,不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表露出来,觉得咨询师可以猜出来。


事实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仅仅运用医学和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做基本才可以对其有帮助。如同有些人感冒发烧时,医生先用体温计测出其体温,问诊后再确立治疗方案一样。


(6)心理咨询≠声音悦耳+通情达理


一些人觉得,好像只需有甜美的嗓音,无论谈哪些,能侃能聊、迎合来访者的心理、能吸引人就是标准。


尽管有的打着“心理调适”含蓄的字眼,但打电话的来访者在与各种媒体节目主持人的会话之中,已把主持人当做心理咨询师,或把这个过程看成是心理咨询了,起的功效除了疏泄一下以外别的就不好说了。


也是有的来访者目的并不是为了咨询,其中苦处可能也只有主持人自己才会知道。


(7)心理咨询≠窥探内心


2个久未见过面的同学走在路上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咨询师,就让她猜一猜自己现在心里想些什么。


很多来访者也是有相似的心态,她们不想或羞于说出自己的心理活动,觉得只需简单说几句,咨询师就应当能猜到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说明咨询师水准不行。


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她们没什么超能力能窥探别人的内心深处,她们仅仅运用心理学专业的理论和方法 ,对来访者提供的一定信息进行探讨和分析,并进行咨询。


因此,来访者需详实地提供有关情况,才可以帮助彼此相互寻找问题的症结,有益于咨询师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开展咨询。


(8)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很多来访者将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咨询者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就像一个“开锁师傅”,什么的心情都能一下打开,因此 经常咨询一两次,没有做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情,就大失所望,再也不来了。


事实上,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艰难的转变过程。


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话经历相关,如同一座冰山,积封许久,没有强烈的求职、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信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因此,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9)心理咨询师≠救世主


一些人把心理咨询师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里包袱丢给咨询师,认为咨询师应当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身不必思考、无需努力、不必承担责任。


很多年来传统式的生物医学模式就是,病人就医,医生诊断、开药、治疗,一切由医生说了算,要求患者无条件服从、配合,因而来访者顺理成章地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


殊不知,心理咨询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剖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咨询师没有权利把自己的价值和愿望强强加于人们,更不可以替来访者去改变或作决策。


来访者必须认识到,“救世主”只有一个,那便是自己。仅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才能够超越自己,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师,消沉被动,推卸责任,只会一事无成。


(10)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来访者中也有另一种极端的认知,就是觉得心理咨询没多大作用,不过是讲些道理,因此忽略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一位女生因强迫性思维十分痛苦出现去就医,亲人反对并干涉:“你就是爱钻牛角尖,想开点就好了。”也不许患者吃药。病人无法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心里很失落,进而影响到治疗的连贯性和效果。


心理咨询做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咨询程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的区别。


思想工作的目的是劝说他人服从、遵循社会规则、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使用专业的理论和技巧找寻心理问题的根因,予以治疗,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提出批评教育。


此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备神经生化改变的情况,必须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无法替代的。



(11)心理咨询≠聊天


心理咨询有别于一般的意义上的聊天。虽然心理咨询的形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有社会学、医学、哲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严苛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进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消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这完全有别于朋友闲聊、亲朋好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政工作。


(12)心理素质好≠不用心理咨询


许多人觉得“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心理咨询”,实际上,心理咨询不仅是处理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不管你那么的坚强、聪慧、正直、热情和博学多才,你都不可能十分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时时刻刻反思自己,也不太可能站在局外人的观点审视自己。


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形变地从不同视角恰当的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扬长避短,推动人生发展与成功。越发高层次的人员越需要心理咨询,即便是心理咨询师自身,也必须常常心理咨询


(13)解决心理问题≠娱乐活动或宣泄


很多人碰到心理问题时,会自然采取娱乐发泄的方法来排解,例如找朋友喝酒唱歌、找亲友聊天倾诉,运动宣泄或是暴食暴饮,疯狂购物,密集游玩等,这些方法能够短时间帮助你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等,但并没有从源头上正视和处理心理问题,因而在经历了数次宣泄后,会使人深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当中。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而只只有通过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才可以幫助人们真真正正察觉内心的问题,进而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案。


(14)好的心理咨询师≠成为好朋友


许多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与咨询师创建了较好的关系,并期望可以和咨询师在咨询之外的环境中建立私人的友情,加深感情,把咨询师作为朋友来相处。这也是心理咨询行业明令禁止的作法,因为心理咨询的职业伦理中要求,咨询师与来访者不可建立或维持多重关系,与此同时在服务咨询期内,咨询师也不能与来访者建立除咨询之外的任何联络。咨询师做为一个独立而客观的专业群体,务必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用专业的方式提供服务。而任何非咨询关系的建立,会导致咨访关系的损坏和阻碍,使咨询师没法保持中立的观点,进而对来访者导致不良影响。仅有与来访者维持单纯咨询关联的咨询师才可以为其提供最专业和最客观的服务。



4、为何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咨询?


由于我们是正常的普通人,大家常常会出现一些身体的小问题,例如发烧感冒或咳嗽等等,都会经常去就医和服药。而我们的心理同样也如此,也会由于工作压力、恋爱和家庭婚姻及其人际关系问题造成心理不适与情绪的困扰,严重的时候会影响人们的日常起居和饮食睡眠。因而,在我们有心理烦恼时,主动寻找心理咨询的帮助,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状况。


在欧美发达国家,心理咨询师和律师、会计师一样,早已变成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专业群体。据专业统计分析,美国三亿多人口数量中,近6000万群体(占人口比例20%上下)常年定期做心理咨询。人们日常生活上的大多数心理问题都能够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得到解决。


编辑整理:快心理